10月份,氣候轉涼、溫度降低,月平均氣溫為20-29℃,養殖水溫在22-28℃之間,大部分養殖品種進入收獲期或并池越冬期,疾病相對較少。但需要強調的是進入越冬池前,最好在十月初,溫度還未降到18℃以下,根據池魚情況,潑灑藥物,殺滅越冬魚體上攜帶的病菌、寄生蟲,捕撈作業時減少機械損傷,避免繼發性感染。依據我省歷年發病特點及氣候條件,10月份疾病預測如下:
1. 淡水魚苗:易發生腸炎病、爛鰓病等,重點關注苗種繁育場。
2. “四大家魚”、鯉魚、鯽魚:草魚:“老三病”(爛鰓病、腸炎病、赤皮病、草魚苗出血病)仍有發生,但發病率顯著下降;這時期主要易發生水霉病、中華鳋、錨頭鳋等疾病,呈現上升趨勢。鰱、鳙細菌性敗血病本月仍是流行,但發生率有所下降;另外中華鳋、錨頭鳋、水霉病等也有發生,全省范圍內重點關注養殖密度大、飼料投喂不科學、水體肥以及易受外來水源污染(如山塘、屋前屋后的池塘)的養殖水域,全省各區域都有流行,重點關注“豬-沼-漁”或施肥養魚的池塘和水庫。
3.鰻魚:易發中華鳋、錨頭鳋等病。重點關注鉛山縣、石城縣、資溪縣等養殖區域。
4.鮰魚:根據歷年經驗,這時鮰愛德華菌病處于第二個流行高峰,要特別關注精養池和網箱養殖基地,提早預防,定期消毒,投喂藥餌。
5.中華鱉:疥瘡病、肺炎病、白底板病;重點關注彭澤縣、廬山市、信豐縣、豐城市、萬載縣等養殖區域。
6.河蟹:易發河蟹顫抖病等,重點關注進賢縣、都昌縣、湖口縣各河蟹養殖區域。
7 貝類 :易發水霉病、鉤介幼蟲病;重點關注都昌縣、信豐縣、余干縣、萬年縣等養殖區域。
二、 防治措施
1、加強生產管理。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,及時巡塘;適時開增氧機,預防或減輕浮頭;對于一些達到商品規格的品種,應及時捕撈上市,保持養殖池內合理的密度,促進養殖對象生長。拉網并塘或運輸時要輕快,注意保護好魚體,避免受傷產生繼發性感染以及應激反應過度導致免疫力下降,影響越冬成活率。越冬密度要適宜。
2、注意水質調控。有些養殖生物已經進入養成后期,自身污染將加重,要密切注意水質變化;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劑消毒養殖水體;定期用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,定期沖水換水,使養殖水體始終保持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狀態。
3、科學合理投喂。堅持“四定”原則,根據水溫、天氣以及吃食情況合理投喂優質飼料,可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和免疫多糖等,以增強養殖對象的抗病力。
4、治療細菌性疾病可采用敏感度高的抗菌藥物進行拌餌內服,常配合大蒜素、中草藥(如復方三黃散、大黃精華素)和維生素同時內服,同時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等對水體消毒,效果更好。
5、河蟹顫抖病:幼蟹養殖期慎用藥物,尤其是對器官損害性大的藥物應禁用,保持水質清潔,經常換水。發生此病后,不可盲目用藥,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(中草藥、多糖類)增強蟹體免疫力。
6、寄生蟲病常采取藥物治療。治療指環蟲病可全池遍灑車指雙殺,或用0.1ml/立方米-0.5ml/立方米的10%甲苯咪唑溶液,稀釋2000倍后全池潑灑。用精制敵百蟲全池潑灑,使池水達0.2-0.3mg/L,對指環蟲、魚鲺、中華鳋及錨頭鳋的幼蟲有殺滅作用;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(5:2),使池水達1.2~1.5mg/L,每月或每兩個月進行1次,預防車輪蟲病、中華鳋和錨頭鳋病等。
發表評論 |
咨詢:0779-2029779
隨時,隨地,伴你身邊!
圖文推薦
最新疫情預報
今日要聞
熱點推薦
X